近年来
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
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显著增长
其中蛇类、蜂类、红火蚁等
亦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

在天气湿热且雨水充沛的季节,蛇类的活动更为频繁。作为食物链中较高层次的捕食者,蛇的食物来源广泛,包括鸟类、老鼠、蜥蜴、青蛙、鱼类及昆虫等多种生物。随着湿地生态系统的逐步恢复,食物链的完整性得到加强,湿地内蛇的数量也越来越多。
蛇类喜居隐蔽、潮湿、人迹罕至、杂草丛生、树木繁茂,且食物丰富的环境,也有的蛇栖居水中。
在南方通常夏秋季节是蛇出没的高峰期,蛇一般在闷热欲雨或雨后初晴会出洞活动。所以,雨前、雨后、洪水过后的时间内要特别注意防蛇。
海珠湿地
常见毒蛇种类有
舟山眼镜蛇、银环蛇、白唇竹叶青蛇
海珠湿地生态系统的独特性区别于其他市政公园,蛇类的自然存在是不可避免的,亦不能人为地破坏生态平衡。因此,对于入园游玩的游客,我们建议提高警惕,以防蛇咬事件发生。
蛇类通常偏好栖息于水畔、草丛、林间等阴凉湿润区域,所以,在进行户外活动时,尤其是在这些高风险区域,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保护自己显得尤为关键。
蛇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,一般都是无意间过分逼近或踩到蛇体时,它才咬人。 
大家在户外进入草丛或是树林时,应该穿高帮鞋、长袖衣、长裤,尽量不要把皮肤裸露在外;走路的时候,使用长棍子不断打击地面、草丛、树干,以吓跑蛇,而不是用大声说话来进行驱赶。
早晨和傍晚是蛇经常出没的时间,阴暗潮湿、草丛茂盛以及鼠类较多的地方最易出现蛇,请大家在游园尽量不要离开园区绿道。
蛇最怕具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,游园时可在四肢处喷洒风油精等 。
不要随意跨入路旁绿化带,或踏入密草丛中;不要捡拾草地上、溪涧旁、树林下,任何枝状物、石头、花草或其他废弃物品,切忌随意翻动路旁石块,以免遭到蛇的攻击。
一旦在园区内遇到蛇,切记不要慌张,也不要盲目抓捕或扔掷石头,尽量绕道而行,避免被蛇咬伤。
如果发现蛇,可以拨打110或119求助。请不要擅自捕捉或追打蛇,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人身伤害。
保持镇定:大部分蛇在遇人时会自行退避,所以在遇到蛇的时候莫惊扰,待其自行离开。在不惊扰蛇的情况下,缓慢地退开,不要驻留拍照,以免被咬。
打草惊蛇:在草木比较茂盛的地方行走,应配备一根长棍子。在行走时用木棍拨动前面的草丛,大多数蛇受惊后会快速离开,可以大大降低被蛇咬的几率。
不幸被追曲线跑:蛇行的速度是非常迅速的,在被蛇追赶的时候不可一味地直行,尽量有选择性地跑曲线,以打乱蛇的感知,从而脱离危险。
立即远离被蛇咬的地方。如果蛇咬住不放,可用棍棒或其他工具促使其离开;如果是在水中被蛇(如海蛇)咬伤,应立即转移到岸边或船上,以免发生淹溺。
被蛇咬了之后,尽量保持冷静,切忌慌张奔跑,不然血液循环会加速,蛇毒经过血液循环侵入人体也会加速。被咬伤部位应限制活动。
尽量记住蛇的基本特征,如蛇形、蛇头、蛇体和颜色与花纹,有条件者最好拍摄致伤蛇的照片。现场最好不要企图去捕捉或追打蛇,以免二次被咬。
去除受伤部位的各种受限物品,如戒指、手镯 、脚链、手表等,以免因后续的肿胀导致无法取出,加重局部伤害。
可用绳子或者把衣服撕成布条进行结扎,结扎的时候,远心端可以摸到动脉的搏动,这种松紧度,和平时在医院抽血化验时,那种橡胶管绑的松紧度差不多。每半小时到 1 小时松开结扎 3 分钟。

被蛇咬伤后,应在结扎或扩创后因地制宜地用清水、冷开水等反复冲洗伤口。有条件的可用 1:1000 高锰酸钾溶液、生理盐水等冲洗伤口残留的毒液。
抗蛇毒血清是蛇伤患者的“救命药”,尽快到有条件治疗毒蛇咬伤的医院就诊。请迅速拨打 120 急救电话。
及时清除房舍周围的杂草杂灌杂物,特别是对环境植被较为茂盛或者阴凉潮湿的住户,留意角落是否有蛇藏匿,并及时清理杂物,清除蛇藏匿所需的环境条件。做好灭鼠工作,堵塞鼠洞,搞好卫生,从食物链上断绝吸引毒蛇的食物源;在房舍的周围撒上雄黄、硫磺也有一定的驱蛇效果。
见到蛇后要保持镇定安静,不要突然移动或奔跑,应缓慢绕行或退后,没有十足把握千万不要发起攻击,一旦被蛇追逐,切勿直跑或直向下坡跑,要跑出“之”字型路线。
家中发现蛇类之后请马上拨打110或119求助,属地主管部门会第一时间派出专业人员,或委托的专业机构前往现场实施处置。
如果不慎被蛇咬伤请参照上一条内容尽快开展自救,并及时就医。
(一)越秀区: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,越秀区沿江西路151号,值班电话:83062226/83062205
(二)海珠区: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,海珠区工业大道中253 号,值班电话:13189097000
(三)荔湾区:广州市荔湾中心医院,广州市荔湾区荔湾路35 号,值班电话:81346901
(四)天河区: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,天河区黄埔大道西天强路1号,值班电话:38665608/38665602
(五)白云区: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,广州市白云区机场路16号,值班电话:36591610
(六)黄埔区:广州开发区医院,广州市黄埔区友谊路196号,值班电话:82215583
(七)花都区: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,花都区迎宾大道87 号,值班电话:86888120
(八)番禺区: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,广州市番禺区桥南街道福愉东路8号,值班电话:34858000
(九)南沙区: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,广州市南沙区丰泽东路105号,值班电话:22903611
(十)从化区: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,从化区从城大道566号,值班电话:61780010
(十一)增城区: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,广州市增城区增江街光明东路1号,值班电话:62287120
(上下滑动查看更多)

根据针对全国范围内的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结果显示:几十年来,由于人类的活动,蛇的种群和数量都明显下降,部分种类的蛇面临灭绝的危险。
其实,人们对蛇有很多误解,作为生态系统食物链的中间环节,它们不可或缺,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。与其对蛇过度恐惧甚至伤害它们,不如了解、保护它们。
蜂类一般是不会主动去侵犯人类的,如果一不小心被蜂蛰了呢,我们应该怎么处理?

在日常生活中,常见的蜇人昆虫主要有蜜蜂和胡蜂(又称黄蜂、马峰、红头蜂、黑腰蜂等)。它们的习性和攻击方式各不相同。

🔷 穿长袖长裤及浅色衣服,避免鲜艳、深色衣物。
🔷 避免喷香水、涂花香味护肤品,以免吸引蜜蜂。
🔷 远离蜂巢,发现蜂窝立即绕行,绝不捅蜂窝!
🔷 避免靠近垃圾桶、果树,特别是夏秋季,蜜蜂和胡蜂常在这些地方觅食。
🔷不要挥手拍打,乱动会激怒它们。
🔷遇到单只蜂追赶时应安静地避开,缓慢后退,悄悄离开,不要大声叫喊。
🔷 若被群蜂追赶,不要试图拍散、挥打蜂群,用衣服遮住头部,迅速跑入室内或躲进封闭的车里。
6h为急救黄金期,蜂蜇伤后24h内,要快速处理,减少伤害。
🔷蜜蜂蜇伤(皮肤上有毒刺) → 蜇完后蜜蜂会死掉。
🔷胡蜂蜇伤(无毒刺,可多次蜇人) → 伤口更痛,肿胀更严重。
🔷深刺,可用消毒细针慢慢挑出,别用镊子,会挤压蛰刺内残留毒液
🔷警惕:肿胀加剧、呼吸急促、面色苍白、头晕、恶心呕吐,立刻就医!
预防胜于急救,科学应对是关键!远离蜂巢,牢记“三步急救法”(拔刺→冲洗→冷敷),若出现呼吸急促、全身皮疹等危险信号,立即送医。

红火蚁是重大外来入侵有害生物。作为一只蚂蚁,却拥有惊人毒性,以及强大的攻击性。红火蚁具有食性杂、习性凶猛、繁殖扩散能力强等生物学优势,对农林生产、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等造成危害。
蚁巢隆起:巢穴呈疏松土丘状,常见于草坪、农田、路边。
攻击性强:受惊后成群涌出,疯狂叮刺!
毒性猛烈:毒液含生物碱,可能引发过敏反应甚至休克!

在户外长时间停留时首先要要检查脚下或附近有无蚁巢及活动工蚁,尽量避免在草地及足球场上席地而坐。如果发现可疑的红火蚁蚁丘,最好远离它,不要触摸或踩踏,更不要用手去“招惹”它们。

万一被红火蚁叮咬,不要慌张,一定要及时处理,用肥皂水或清水清洗,可以冷敷止痛,切勿抓挠伤口、挤破脓疱,造成二次感染,可以涂抹止痒药物。如孩子有过敏病史或被咬后出现全身性瘙痒、荨麻疹、呼吸困难、胸痛、心跳加快等症状,请尽快到正规医院就医。

不要自行处理!红火蚁扩散极快,需专业消杀。
立即上报:联系当地农业部门或拨打防治热线。
防治红火蚁需要每个人的参与!
勿网购、携带不明来源的土壤或植物!
发现巢穴及时上报,切勿好奇围观!
*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