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水长天,湿地如画。2025年10月26日,【澎溪河生态沙龙】第4期在重庆澎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科学实验站成功举办。本次活动以“中德澎溪河/汉丰湖合作研究十五年回顾”为主题,不仅系统梳理了中德两国十五载的合作历程,更从哲学与发展的维度,探讨了湿地保护与人类发展的深刻命题。
 
深度考察:实地感知湿地脉搏
活动伊始,与会嘉宾与专家学者们首先前往汉丰湖、澎溪河开展实地考察。大家借助高倍望远镜远眺湿地全景,观察在此停歇觅食的多种候鸟;随后漫步于蜿蜒的湿地栈道,近距离察看湿地植被的分布与群落结构,聆听水流与鸟鸣交织的自然韵律。通过亲身体验与现场交流,与会代表们深切感知到澎溪河湿地跳动的生态脉搏,也为后续的沙龙研讨积淀了丰富而直观的现场认知。
 

在主题报告阶段,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教授Andreas先生首先带来了题为《The dialectics of zero pollution plans and expanding chemical productivity》的精彩报告。他指出,工业界对化学品危害的认知远早于公众,并深刻剖析了环境保护目标与工业发展现实之间的复杂矛盾,为理解湿地治理的宏观挑战提供了关键视角。
 
紧接着,重庆大学袁兴中教授作了《中德澎溪河/汉丰湖合作研究十五周年回顾》的主旨报告。他系统梳理了从2010年至今,双方在水环境保护、生物多样性修复等领域取得的科研与实践突破,凝练出可推广的生态治理模式,一幅中德智慧交织的生态画卷在听众面前徐徐展开。
 
重庆大学袁嘉副教授则以《澎溪河/汉丰湖消落带生态研究进展》为题,分享了在该前沿领域的最新研究发现,展现了我国科研人员在应对世界性难题——“消落带”生态治理上的不懈探索与创新成果。
 
自然教育:亲子同行,播撒生态种子
与生态沙龙同步,一场名为《澎溪河湿地寻鸟记:我是小小观鸟家》的自然教育户外体验活动在保护区内生动开展。15组亲子家庭在专家和志愿者的引导下,拿起望远镜,走进候鸟的栖息地,辨认鸟类的形态,聆听它们的鸣唱,增强了对湿地和鸟类的保护意识,感受群鸟聚集水域带来的感官震撼。在这堂生动的自然课堂里,参与者们用眼睛记录了开州湿地保护与修复后的盎然生机,更在心中种下了敬畏自然、守护绿色的种子,这正是十多年来保护区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最宝贵的成效。
 
合影留念:定格美好,共期未来
报告结束后,与会嘉宾、专家学者及特邀的国际友人们一同签名、合影留念,为本次沙龙画上了圆满的句号。
 
本期沙龙不仅是一次合作成果的回顾,更是一次关于人类发展路径的深刻思辨。从探讨“零污染”理想与工业现实的辩证关系,到展示湿地生态修复的中国智慧,十五年的中德合作正是在这种不断直面矛盾、寻求平衡的过程中深化的。我们相信,这种开放、前瞻的科学精神,将继续指引开州的生态保护之路,让绿水青山焕发出更加动人的生机与魅力。
 
          
        | 我也说两句 | 
| 版权声明: 1.依据《服务条款》,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,版权归发布者(即注册用户)所有;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,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,遵守相关法律法规,无商业获利行为,无版权纠纷。 2.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,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,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。该项服务免费,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。 名称:阿酷(北京)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:李女士,QQ468780427 网络地址:www.arkoo.com 3.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,完全遵守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。如有侵权行为,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,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。 |